随想(一)

1. 最近在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,从思想层面对管理者有了新的认识。执行者和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,而大部分走上管理岗位的又往往是那些业务骨干,业务骨干其实就是优秀的执行者,能够很完美的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,他们也是领导重点考察和培养的对象。但是,由于执行者和管理者存在的最大不同点在于:思维模式,所以刚进入到管理岗位的执行者会很不适应,有很强的执行者思维惯性。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可以点拨你,或者自己学习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。那么,执行者和管理者思维的区别是什么呢?

  • 执行者:依靠自己,索取资源,局部最优,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达成个人目标
  • 执行者:教练他人,整合资源,全局最优,依靠团队(他人)的能力来达成团队目标

这里本质不同的是一个是依靠单打独斗达成目标,一个是带领团队依靠别人优秀的能力来达成目标。

2. 人际交往的本质其实是价值交换。这个价值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,比如权利,钱,能力或者品质等。你能融入某个圈子说明你具备了这个圈子需要的价值,反之,你融入不了某个圈子就证明你缺少某些价值。人际交往建立后其实就是信任的问题,信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,这里有个公式可以把信任拆解成几个纬度,让抽象的信任可以被稍微具象化一些:

信任 = (专业性 + 可靠性 + 同频性)/ 自我意识

这里专业性和可靠性都好理解,同频性是指你们具有相似的思维方式,爱好,信仰之类的东西;而自我意识则是你的主观意识存在。这里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自我意识,当自我意识很小,信任就可以无限大;当自我意识很大,信任就可以无限小。这里的自我意识其实是说你的思想认识,价值观,看问题视角,认知,感受,调整等。自我意识小,说明你会依附权威,不太会提出反对意见或者都没有反对的意识,这时候你会无限信任比你强的人所提出的观点。那是不是自我意识强就好呢,我觉得也不是,自我意识强是要建立在知识,能力,情感,判断,地位等等具有充足储备的前提下,是需要强大的能力来保障的,盲目的自我意识强是毫无意义的。所以,信任其实就是在合理自我意识下的价值交换。合理自我意识还隐藏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平等,平等的关系才会带来合理的自我意识(自我意识是可以被自我去调整的),信任才有可能被达成,否则我为什么要降低我的自我意识来和你交换?